圖/劉藝
一根油亮木棍兒橫在肩上,一端挑著鐵皮火爐,一端挑著工具箱、高腳板凳、被磕碰得露出鐵皮的搪瓷臉盆和木制臉盆架,正應了那句歇后語:剃頭挑子——一頭熱。 名曰“喚頭”的鐵制器具,形似大鑷子。行走在村落小巷里,用根小棍自下向上一撥,“嗆啷”一聲,這便是剃頭匠召喚主顧的器具。 老王左手拿著一根木棍兒,是因為他左腿殘疾。十多年前,老王的剃頭挑子沒了“一頭熱”。“年紀大了,太重挑不動,F在也不像以前,到誰家用個熱水都方便。” 人稱“老王”的81歲“剃頭匠”王寶林,挑著他的剃頭挑子,在泌陽縣馬谷田鎮周邊十幾個村子行走了60多年。十多年前,他的剃頭挑子兩頭都換成了“蛇皮袋”:一個裝剃頭刀、磨刀石、蕩刀布、圍布等和板凳、臉盆、臉盆架挑在一頭;另一頭的布袋里裝著被褥和枕頭,“人老了,腿腳也不方便,每次出門都得好幾天才能回家呢。” 十幾個村子都不算太遠,但有的地方要過河,有的地方要翻山。“老伙計們都可熱情,住人家里已經夠麻煩了,再用人家的被子不合適。” 舊年農村理發的場景依。禾觐^匠哈腰弓背,按低了脖間圍著圍布的主顧的頭,邊推邊刮邊扯談,弄得一地頭發茬兒。身旁,一邊是填著柴火的鐵皮火爐冒著煙,上面是被熏得黝黑的舊鐵桶;一邊是或蹲或站排隊等候的村民有一搭沒一搭地玩笑著。有些不剃頭但喜歡湊熱鬧的孩子在一邊玩耍,也有些調皮搗蛋的娃兒撮捏著滿地亂發,從而招惹家中大人的怒氣,帶著罵和揚起的巴掌,讓孩子家怯怯卻又心有不甘情有不愿地嬉笑著跑去。 如今讓老王展露手藝的剃頭場景已不是這樣了。推子基本不用,只是右手拿把剃刀,左手按低了主顧的頭,“嗤嗤”幾刀刮下去,腦袋上的青皮兒露了出來——這樣的套路60多年不變,但刀下的人兒卻只有那么幾十個老伙計了。 “榮杰,等會再刮臉吧?你胡子茬硬,水不是很熱。”74歲的郭榮杰是老王的老伙計之一。隔不到20天,老王就會去給他剃一次。二三十年了,郭榮杰的要求一直不高,“刮個光頭就行。” 刮光頭,仍是目前農村“上了歲數的人”的首選。如今,老王的剃頭挑子看似較以前簡單,但“程序”卻一樣不少:先用熱水澆濕了郭榮杰的頭發,打上洗發膏,抓搔他頭皮的力道由輕而重,直到他兩眼朦朧著好似有了睡意,老王這才左手八字分開,按在他太陽穴和頭上,拇指將他頭皮微微往上撐著繃緊,掂剃刀抬右手從前至后刮去。隨著“嗤嗤”聲響,鋒利的剃刀在老王手里運用自如——感覺有些鈍了,他還會在掛在身旁樹枝上的油膩的蕩刀布上叭叭地抿抹幾下,這才讓刀刃在郭榮杰的頭上繼續行走。 接著是刮臉,騰騰熱氣的毛巾捂個半分鐘,順勢一抹,香皂泡沫沒了,八字手摁了郭榮杰的面頰,噌噌幾刀下去,古稀之年的郭榮杰便年輕起來。 老王把刮刀插進上衣兜里,兩手摁住他的太陽穴,“先按后錘,再推拿,舒服著呢!”老王笑說一句,順手解下郭榮杰脖間的圍布,問:“得勁不?”郭榮杰卻是嘿嘿一笑,說道:“老王,晚上不走了住我屋,跟你喝兩盅!” 早些年常用的面鏡,老王現在就沒帶過。“以前給年輕人理小平頭、分頭才用那物件兒,F在都是老頭兒剃光頭、小屁娃兒推‘茶壺蓋兒’,誰照那?”老王挺懷念以前的日子。“最早時每家給點糧食,還輪流到村民家吃飯,輪到誰家了,像榮杰這樣的老伙計,都會炒個雞蛋啥的加倆小菜呢!” 老王是個苦命人兒,6歲時他因左腿長瘡沒錢治,留下了終身殘疾,離不開拐棍;8歲時患病的母親走失,10歲時父親病故。“為了生存,我16歲便跟個老剃頭匠干起了這營生。” 65年走過,剃頭匠小王成了老王,規矩還像原來一樣:“每年年底到各村收倆錢兒,隔半月左右我去一次。”老王說,“現在一個客戶一年收20塊,平均一個頭下來,塊把錢。” 最多的一個村,現在還有老王的十來個“老伙計”。每年一個人20元的報酬,遠不能維持老王的生計。不出門時,他就和老伴兒一起打理打理家里的幾畝地。 老王有一女一男。兒子和媳婦一直在浙江打工,卻把年幼的孫子孫女留在家里由他和老伴照顧。后來,孫子大了,也去了南方,而在縣城高中讀書的孫女,是他最大的掛念——“堂屋的墻上貼滿了獎狀,她是個讀書的料兒。” “好些年了,俺妮、孩兒、媳婦還有俺孫子孫女,都不想讓俺再干了,想讓俺歇歇?砂尘褪请x不開這些‘老伙計’。到鎮上理個發,沒十幾二十幾塊下不來,他們那摳門勁兒,哪舍得花這錢!”招呼著下個老伙計就座,老王笑容可掬地開起了玩笑。 許是自身有殘疾的緣故,老王的老伙計里有不少同病相憐者。81歲的孤寡老人郭清德患腦梗塞偏癱了10多年,老王堅持每月至少一次登門為他理發,還不收費。 老王雖然身體硬朗,但畢竟是八旬之人,近幾年身體不如從前了。“耳朵有點兒聾,眼有點兒花。但我只要腿腳能走,我這營生就不會停。” 在這個村里,老王一氣兒剃了7個光頭,并給3個小娃兒理了“茶壺蓋兒”,傍晚收拾東西要走,郭榮杰又來了,帶著粗口笑著:“走啥哩?酒現成的,小白菜煎豆腐都整好了呢!你在我那兒住一晚咋了?” 老王留了下來。“喝兩盅”也是他的愛好。不過,盡管喜歡,“工作”時他滴酒不沾,生蔥和生蒜一點不吃,“這是行規,也是職業道德。” (責任編輯:admin) |